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的一句话是什么?亚氏认为哲学期源于什么?

文学阅读 浏览

一、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的一句话是什么?亚氏认为哲学期源于什么?

《 形而上学》现在总是看不进去,《尼哥马科伦理学》翻了几页倒是非常吸引我,因为前者11号就到期,总想急着看完,越这样越心浮气躁,还是决定放下,寒假有机会再看吧,现在要先看“尼伦”了。

以前看过一遍形而上学,是商务五十年代出的,半白话半文言翻译的,因为那时候古文读的太少,所以当时看的头大火大,现在看苗力田用现代文翻译的,还是感觉味道不对,很多句子感觉很别扭,等回头,哼哼,我去看英语的去,希腊文的我就不吹这个牛了,估计也没人信。

就前面看的一点儿来说,明显感觉出柏拉图或曰苏格拉底要比亚里士多德面目可亲多了,倒不在于行文方式,当然,就这方面来说,柏拉图自然要亲切。主要在于,读柏拉图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他笔下的苏格拉底有一种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心是人对于大地世界浑然万物这些存在以及更高意义上的某种存在物的敬畏,前一段儿看柏拉图的时候还没有注意,现在读了一些亚里士多德,就感觉出来了,因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这种敬畏之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验式的理性,看世界的眼光不同了。

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有人考证他没说过,这且不管,反正他明显爱真理胜过爱他老师,因为他在《形而上学》开篇没多久就直接批评了柏拉图的“理念说”。从前看哲学史的时候还以为是因为他看的更清楚了吗,哪里有什么理念这样玄乎的东西。

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经验基础上的科学理性,由此衍生出的看世界的眼光寻根问底的话都可以追溯到老亚那里去,什么范畴啦,本质啦,形式啦,因果啦,所以我看哲学史的时候想都没想就觉得肯定是老亚对吗,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是在吹牛。

现在突然发觉,这里他们师徒俩的争论根本不是对与错的争论,而完全是看世界的眼光不同引发的争论。

我来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实在找不到任何足以服人的方式来说明其他的事物是来自形式(这里的形式一词可以和柏拉图的理念看作相同)的。说形式作为模式而存在,其他的东西分有它们是一句空话,是一种诗的比喻。”瞅瞅这话说的,比他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诗”成了错误的代表。(当然,他在《诗学》里又说诗比历史更真实,但那纯粹是一个功利意义上的看法,一切还是要为了求知服务,具体可以参看本论坛卡拉马佐娃刚发的论文)

老亚也说更高的存在,但那是从他的因果律的要求出发的,要寻找“第一推动”是因果律的必然要求,他的神和柏拉图的神是来自不同的思辨方式的。柏拉图凭着本能的对真、善、美的信仰来为神的存在打下基础,老亚凭的是理性的逻辑要求。

所以我现在大致有一些理解了为何中世纪神学基本上还是柏拉图主义而不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虽然据说阿奎那受老亚影响很大,恩,这些东西待我搞完古希腊在慢慢收拾,幸福的预感啊,咔咔。

当然,老亚对柏拉图的承继关系还是很明显地,辩证法的运用和柏拉图还是非常像的,不过摒弃了对话的方式,代之以更加逻辑清晰的论证。

二、在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以恢弘气势探索俄国社会出路的巨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

在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以恢弘气势探索俄国社会出路的巨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 ____战争与和平 _____ >>

三、平日读书不少但大都批判讽刺颓废之流 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除文言、诗歌)中外不限 常见的作罢

醉翁亭记和小石潭记

四、马克吐温是 国的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批判现实主义的 以及儿童惊险小说 和 姊妹篇,此外还有大家熟知的

马克吐温是美国的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竞选州长》,以及儿童惊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姊妹篇,此外还有大家熟知的《百万英镑》。

五、“表扬与批评”的文章

表扬,多么美好的字眼,人人都喜欢,但这样美好的字眼后却还藏着种种陷阱,使人防不胜防;批评,尽管逆耳,人人都不爱听,但它往往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使你加快前进的步伐。 在小学三年级时,我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成绩仅仅次于班上的“尖子”们。每当老师表扬他们,同学们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光时,我的心便直痒痒,希望能和他们一样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同学们心中的偶像。于是,我暗暗下决心:超过他们,把属于他们的表扬揽在自己的怀抱里。后来,那颗飘来的虚荣而好胜的种子在我心里慢慢萌发了,并扎下了深根。随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一个人泡在房间里,埋首于作业与书中,有时写写划划,有时念念有词,还真下了点“悬梁刺股”的苦功。课前,我认真地预习课文;上课时,我更加积极地踊跃地回答问题;课后,我认真地复习,不敢有一点儿松驰与怠慢,生怕高分被别人占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考试中,我出乎别人意料地考得那么好--居然在年级上独占鳌头。于是,同学的赞叹,老师的表扬不停地挤进我的耳朵里,我整个人好象跌在棉花堆里,简直比灌了蜜还要甜。以前与我闹矛盾的“尖子”们又和我玩了,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众星捧月地围着我。在回家的路上,天好象比往日更蓝,云儿好像比以前更白,树上鸟儿也鸣得格外动听。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生活在蜜罐里,成天乐呵呵的,心里总想着“现在我是年级第一名了,这些我都会;就算不会,凭我这么聪明的脑瓜,课后只要一看书也就明白。”所以上课也不再如以前用心了,书扔一边,作业乱涂乱画,把学习丢到爪洼国去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又一次考试来了。又一次出风头的机会来了,我胸有成竹地拿起试卷一看--不看则已,一看则傻眼了,怎么这么多不会!“嗨!都怪自己不听讲……”我一边埋怨自己一边连蒙带做地写完了试卷。第二天,老师公布成绩发试卷了,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伸长脖子,张大了耳朵,生怕听错或漏听一点什么的。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我猜犯人等等法官的判决的心理也不过如此。前十名是肯定不可能的,十几名应该有吧……二十名、二十一名……直到三十名还没有……我再也坐不住了,竟连自己已经微微站了起来趴在桌子上都不知道。好久好久,老师才念道:“李非,78分!”什么!什么?我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拿到试卷,揉揉眼睛,红红的“78”分映入眼帘,犹如当头一棒。后面老师和同学们讲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他们说什么对我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我听不听也无所谓了--因为我知道,这时老师讲的无非是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同学们窃窃私语的无非是“幸灾乐祸”的“风凉话”,外加怪异的眼神。那天上午我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回家的路上,我总觉得天空阴沉的,并嫌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吵得烦人,还往树上狠狠扔了几块石头,吓得小鸟们惊叫而逃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了:表扬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个蜜罐;批评是一种鼓舞,而不是一种刺激,我们既不能因为得到表扬而沾沾自喜,进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而气馁,失去上进进取之心。所以,我们在批评与表扬面前都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摆正好自己的位置。

转载请注明:亿家范文网 » 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的一句话是什么?亚氏认为哲学期源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