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方面的一些问题

文学阅读 浏览

一、天文学方面的一些问题

用望远镜啊!不知是可见光,还有红外线、紫外线、X光线等等!

二、几个有关天文的问题

1.经典力学只是在宏观低速条件下才成立,在微观高速的条件下是不成立的!应该是成立的,其他的也满足同样的天体运行方式。其他的暂时不能回答。

2.星系团

3.现在,人们认为的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已经被排除,而“矮行星”这个称号“收留”了冥王星。为什么其它行星不被排除,而排除的只有它一个呢?原因有两个。因为我在《探索.发现》这个节目中,发现有四个木卫比它大: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而通过妈妈在网上查的资料,得知比它大的卫星共有七个!现在,美国科学学会比较同意由“齐娜”(一个比冥王星的面积大1.5倍的行星,绰号叫“齐娜”)换掉冥王星的位置,而这个绰号叫“齐娜”的行星将是冥王星的终结者,冥王星也不再和九大行星有缘了。换句话说,冥王星也和九大行星无缘了。

    “冥王星不再是行星”这个新闻让人们对太阳系行星的了解有待提高。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的与会代表在布拉格投票表决出了有关太阳系行星定义的最终结果。根据这一新的行星定义,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太阳系从此后就只有八颗“行星”了。

因为科学家指出在这一新的行星定义上,行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定义为不同的三类:“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符合这一条件的行星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不在其列。”

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同时不是一颗卫星的天体为第二类,即“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如太阳系小行星、绝大多数的海外天体、彗星和其他小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三、有关天文的一些问题

地球的运行轨道产生自其核心恒星太阳的束缚,宇宙中的所有质量天体,都会围绕其附近质量高于自己且引力强大的天体运行。因而产生了天体自身的运行轨道。按照天文学推算,宇宙大爆炸后无限膨胀,其内部的天体碎片手指量大小产生不同的吸引力,相互作用膨胀吸引产生了各种星系系统。地球起初的轨道是圆形的,后来有了月球,月球质量小于地球被地球吸引围绕地球旋转成为地球的卫星,但是月球自身也有一个引力,虽比地球微弱,但是影响到了地球的运行,故而地球轨道现在是椭圆形的。宇宙空间是一个异次元真空环境,是一个很抽象的环境,天体并不是浮在宇宙空间中,所有的天体运行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我们只能说他们是客观存在于宇宙空间的。打个比方说,就像在海底一样。天体都在其中按照一定的规律活动。

四、天文学的一些问题

1.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2.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的球体,环绕着恒星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相对于月球)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3.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4.星系:在宇宙中,千姿百态的“岛屿”,星罗棋布,上面居住着无数颗恒星和各种天体,天文学上称为星系。

5.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在三维的宇宙中,这些恒星其实相互间没有实际的关系,不过其实天球这一个球壳面上的位置相近。自古以来,人对于恒星的排列和形状很感兴趣,并且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联系起来,组成星座。为认星方便,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大小不一。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用线条连接同一星座内的亮星,形成各种图形,根据其形状,分别以近似的动物、器物或神话人物命名,如天鹅座、仙女座等。每个星座中的恒星,按亮度大小,依次以小写希腊字母编排,如大熊座α星、大熊座β星等。【要识别出那个是什么星座,首先要有好天气,保证都能看清楚,其次,计算自己所在经维度和角度所能看到的星座,排除看不到的星座(比如你在北半球,那么你就可以把南半球的星座去掉),最后观察最亮的几颗星星的位置,一般即使形状相似的星座,最亮的星星所在位置都不同,这还要求你对星座要详细的了解】

6.中子星:中子星,又名波霎、脉冲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重力崩溃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白矮星被压缩成中子星的过程中恒星遭受剧烈的压缩使其组成物质中的电子并入质子转化成中子,直径大约只有十余公里,但上头一立方厘米的物质便可重达十亿吨,且旋转速度极快,而由于其磁轴和自转轴并不重合,磁场旋转时所产生的无线电波可能会以一明一灭的方式传到地球,有如人眨眼,故又译作波霎。中子星并不是恒星的最终状态,它还要进一步演化。由于它温度很高,能量消耗也很快,因此,它的寿命只有几亿年。当它的能量消耗完以后,中子星将变成不发光的黑矮星。

7.双星:两颗星之间有力学上的联系,相互环绕转动。这样的两颗恒星,就称为双星。组成双星的两颗恒星都称为双星的子星。其中较亮的一颗,称为主星;较暗的一颗,称为伴星。主星和伴星亮度有的相差不大,有的相差很大。联星是由两颗绕着共同的重心旋转的恒星组成。对于其中一颗来说,另一颗就是其“伴星”。相对于其他恒星来说,位置看起来非常靠近。联星一词是由弗里德里希·赫歇尔在1802年所创。根据他的定义,联星系统是由两个星体根据吸引力定律组成的一个系统。联星有多种,一颗恒星围绕另外一颗恒星运动,或者两者互相围绕,并且互相间有引力作用,也称为物理双星;两颗恒星看起来靠的很近,但是实际距离却非常远,这称为光学双星。一般所说的双星,没有特别指明的话,都是指光学双星。根据观测方式不同,通过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的双星称为目视双星;只有通过分析光谱变化才能辨别的双星称为分光双星。

8.黑洞: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恒星—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黑洞)。由中子星进一步收缩而成,有巨大的引力场,使得它所发射的任何电磁波都无法向外传播,变成看不见的孤立天体,人们只能通过引力作用来确定它的存在,故名黑洞。物理学观点的解释 黑洞其实也是个星球,只不过它的密度极大,靠近它的物体都被它的引力所约束(就好像人在地球上没有飞走一样)。对于地球来说,以第二宇宙速度来飞行就可以逃离地球,但是对于黑洞来说,它的第二宇宙速度之大,竟然超越了光速,光速已经是极限速度了。所以连光都跑不出来,于是射进去的光没有反射回来,我们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东西,只是黑色一片。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是显得太特殊了。例如,黑洞有“隐身术”,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连科学家都只能对它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想。那么,黑洞是怎么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呢?答案就是——弯曲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可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会在引力场作用下弯曲。这时候,光虽然仍然沿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传播,但走的已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形象地讲,好像光本来是要走直线的,只不过强大的引力把它拉得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黑洞 中子星 星系 等的形成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第一代星系大概形成于大爆炸发生后十亿年。在宇宙诞生的最初瞬间,有一次原始能量的爆发。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引力开始发挥作用,然后,幼年宇宙进入一个称为“暴涨”的短暂阶段。原始能量分布中的微小涨落随着宇宙的暴涨也从微观尺度急剧放大,从而形成了一些“沟”,星系团就是沿着这些“沟”形成的。

随着暴涨的转瞬即逝,宇宙又回复到如今日所见的那样通常的膨胀速率。在宇宙诞生后的第一秒钟,随着宇宙的持续膨胀冷却,在能量较为“稠密”的区域,大量质子、中子和电子从背景能量中凝聚出来。一百秒后,质子和中子开始结合成氦原子核。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构成自然界的所有原子的成分就都产生出来了。大约再经过三十万年,宇宙就已冷却到氢原子核和氦原子核足以俘获电子而形成原子了。这些原子在引力作用下缓慢地聚集成巨大的纤维状的云。不久,星系就在其中形成了。大爆炸发生过后十亿年,氢云和氦云开始在引力作用下集结成团。随着云团的成长,初生的星系即原星系开始形成。那时的宇宙较小,各个原星系之间靠得比较近,因此相互作用很强。于是,在较稀薄较大的云中凝聚出一些较小的云,而其余部分则被邻近的云所吞并。

同时,原星系由于氢和氦的不断落入而逐渐增大。原星系的质量变得越大,它们吸引的气体也就越多。一个个云团各自的运动加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使得原星系开始缓慢自转。这些云团在引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坍缩,一些自转较快的云团形成了盘状;其余的大致成为椭球形。这些原始的星系在获得了足够的物质后,便在其中开始形成恒星。这时的宇宙面貌与今天便已经差不多了。星系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就像我们地球上海洋中的群岛一样镶嵌在宇宙空间浩瀚的气体云中,这样的星系团和星系际气体伸展成纤维状的结构,长度可以达到数亿光年。如此大尺度的星系的群集在广阔的空间呈现为球形。

当恒星走完其漫长的一生后,小质量和中等质量的恒星将成为一颗白矮星,大质量和超大质量的恒星则会导致一次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后恒星如何演变将取决于剩下星核的质量。印度天体物理学家昌德拉塞卡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发现,当留下的星核质量达到太阳的一点四倍时,其引力将大到足以把星核内的原子压缩到使电子和质子结合成中子的程度。此时这颗星核就成了一颗中子星,其密度相当于把一个半太阳的质量塞进直径约二十四公里的一个核内。

说黑洞啊 引力啊 可以改变时空的,是因为中子星和黑洞是宇宙中密度和引力最强大的两类颇具神秘感的天体。光是中子星就已经够不可思议了,偏偏还要添上黑洞。它是宇宙中的死亡陷阱和无底深渊,没有物质能摆脱它的强大引力,包括光线。在它附近,今天的所有物理定律都显得不适用了。所以就出现一些超自然的解释(应该说是假设或是猜想)科学家们提出设想,既然宇宙中有黑洞,那么一定存在“白洞”。黑洞可以用强大的吸力把任何物体都吸进去,而白洞可以把这些东西都吐出来。科学家们设想,黑洞与白洞是连在一起的,黑洞把物质吸进去,物质在里面会经过一个叫做奇异点的东西(至于为什么叫做奇异点,是因为物质经过它时受到的压力是无限大的),然后物质就到达了白洞的“管辖范围”,会被白洞“吐”出来。然后物质就到达了另一个宇宙(平行宇宙到达婴儿宇宙)。还有另一种说法,科学家认为黑洞可能是通往其他宇宙的虫洞。虫洞是连接时空架构中两个不同地方的弯曲通道。如果你把宇宙想象为一个二维的纸张,虫洞就是连接这张纸片和另一张纸片的小通道。实际上这一理论认为,虫洞;连向的是一个拥有自己星星、星系等的另一个宇宙。

转载请注明:亿家范文网 » 天文学方面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