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左传博议译文

文学阅读 浏览

东莱左传博议译文

东莱左传博议原文: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翻译:

天下间的因为利益而聚合到一起的事,也必定会因为利益而分开。秦、晋联合出兵攻伐郑国,郑国快要灭亡了,烛之武去出城游说秦穆公,不顾旧日与晋的恩情、召来晋新的怨恨;放弃成功、愿意危险。如果不是利害关系打动了秦穆公的心意,怎么能像这样呢?

秦穆公同晋国,相处很久,又那么信任,交情也非常深厚,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益引诱,便视晋国如眼泪鼻涕,把它丢弃掉了,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我知道秦穆公必定会改变的很快而彻底,去谋取那种利益的!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吕祖谦,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人,原籍寿州。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

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创作背景

东莱左传博议,是宋人吕祖谦为诸生课试而作。评价了《左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

本文所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攻打郑国前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此前两年,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曾经大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东莱左传博议

“四库全书”中“四库指的是……

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以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400余人。名人学士,如戴震(汉学大师),邵晋涵(史学大师)及姚鼐、朱筠等亦参与进来。同时,征募了抄写人员近4000人,鸿才硕学荟萃一堂,艺林翰海,盛况空前,历时10载。至1782年,编纂初成;1793年始全部完成。耗资巨大,是康乾盛世在文化史上的具体体现。

乾隆三十八年(1773后)三月,四库全书馆设立不久,总裁们考虑到这部书囊括古今,数量必将繁多,便提出分色装潢经、史、子、集书衣的建议。书成后它们各依春、夏、秋、冬四季,分四色装潢,即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月白色,集部灰黑色,以便检阅。 因四库全书总目卷帙繁多,翻阅不易,乾隆帝谕令编一部只记载书名、卷数、年代、作者姓名,便于学者由书目而寻提要,由提要而得全书的目录性图书。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人遵照乾隆帝的谕令,将抄入四库全书的书籍,依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逐一登载。有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问题,则略记数语。此书于乾隆四十六年告竣,共20卷。它实际上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

中国古典文化典籍的分类,始于西汉刘向的七略。到了西晋荀勖,创立了四部分类法,即经、史、子、集四大部门。隋唐以后的皇家图书馆及秘书省、翰林院等重要典藏图书之所,都是按照经、史、子、集分四库贮藏图书的,名为四库书。清乾隆开四库全书馆,使成编时,名为四库全书。因为有了四库全书的编纂,清乾隆以前的很多重要典籍才得以较完整地存世。

四库全书誊缮七部,分藏于紫禁城内的文渊阁、盛京(今沈阳)宫内的文溯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此为北四阁,又称为内廷四阁,仅供皇室阅览。另三部藏于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即浙江三阁,又称南三阁,南三阁允许文人入阁阅览。 中国近代,由于战乱不断,七部四库全书中完整保存下来的仅存三部。文汇阁、文宗阁藏本毁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文源阁藏本被英法联军焚毁;文澜阁所藏亦多散失,后经补抄基本得全,然已非原书。 1948年,国民党政府撤离大陆,前往台湾,将故宫博物院的一些珍贵藏品运往台湾时,将四库全书中最为珍贵的藏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带到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现存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内。

由于四库全书由乾隆敕编,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需要,名为稽古右文,实则寓禁于征,大量搜罗、查禁、删改、销毁书籍。根据流传至今的几种禁毁书目和有关档案记载,全毁于2400多种,抽毁书400多种,铲毁、烧毁书版七、八万块。同时大兴文字狱,四库全书开馆后10年内竟发生了48起文字狱。

善本:是指那些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或在其中某一方面有特殊价值的书本。一般来说,刊刻年代较早或经过精心校勘而错误较少的版本可称为善本。

孤本:某书的某一刻本或手稿。拓本在世间只有一份流传的为孤本。

秘本:私人收藏者秘藏于家室,置之高阁,不准许外人见阅的版本为秘本。 禁毁本:前代或当世之因遭禁被毁,侥幸私存下来的版本为禁毁本。在古代,保存这种禁毁本十分危险,一旦被当局发现,必遭大祸,因而其流传极其艰难。弥足珍贵。

绣像本:书中间有插图的版本为绣像本。这类绣像本书因其生动的表现形式而倍受欢迎,但因绘刻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而成品较少,因而现存的十分珍贵。

石印本:精选坚硬宽大而表面平滑的石头经打磨、雕刻制成石版,再用药墨将文字写在特制药纸上,将药纸上的字迹移置到石版上,然后滚刷油墨印成的书为石印本。

手抄本:根据底本抄写而成的书本。其中有一种影抄本,是把透明纸覆在底本上面,按其原有字体、行款照样摹写的书本。

残本:在流传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如运输、转卖、转抄、争执等)而残缺不全的书本为残本。

补本:对前代前人的著作有所增补,加以已意而写成的书。 续书:对前代前人的著作内容做继续的描写,以延续原著的意思为主旨。

保留本:因为某种私人目的而专门保留起来的书,一般是传家世代收藏保留,视为至宝。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记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

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

纪昀(1724-1804),字晓岚,河北献县人,著名学者。他朝夕筹划,校勘鉴别,进退百家,钩沉摘隐,与陆锡熊一起完成了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纂,成为我国学术考证、典籍评论及版本考核、文献钩稽的集大成之作。纪昀亦是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处称阅微草常,其藏书呈献四库全书馆后,收入者达105种,1868卷,入存目41种。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学问渊博,识断精审,思想邃密,是乾隆朝最著名的思想家,汉学代表人物。因博闻广识而破例允许他以举人身份供职于四库馆,担任永乐大典的辑校工作。四库全书的主要纂修官。

陆锡熊(1734-1792),字健男,耳山,上海人。四库全书总纂官,卓有成效,受恩赏尤多。乾隆52年,清廷发现四库全书中有诋毁朝廷字句的书籍,乾隆帝大怒,令陆锡熊和纪昀负责重新修正,并由他两人分摊费用。时值隆冬,陆锡熊患病,终因心力交瘁,死于重校文溯阁四库全书的任上。可见朝野对四库全书之重视与严谨。 永?(1743-1790),乾隆帝第六子,号九思主人。乾隆末年被封为质亲王。喜作诗文书画,著有

九思斋诗钞。四库全书馆正式成立后,乾隆帝为了表示对该项文化工程的重视,同时也为了加强对编纂工作的监控,命永?与永璇、永?,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于敏中为最高执行官即总裁,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宜。

本套四库全书精编为豪华精装版,16开,50册,5箱,黄胶纸精印,仿红木箱装。

本书目录

经 部 易经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孝经 尔雅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史 部 国语 史记 汉书 晋书 宋书 梁书陈书 魏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史通战国策 后汉书 三国志 南齐书 北齐书旧唐书 新唐书 列女传 越绝书 水经注 岛夷志略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吴越春秋 风俗通义 华阳国志建康实录 贞观政要 资治通鉴 天工开物 东周列国志 子 部 儒子 说苑 帝范 政训 潜书 新序 盐铁论 潜夫论 近思录 郁离子 传习录 呻吟语孔子家语 温公家范 袁氏世范 兵家孙子兵法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孙膑兵法 六韬三略 握奇经 素书 将苑 李卫公问对 虎钤经守城录 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 何博士备论法家管子 商君书 韩非子农家齐民要术 农桑辑要医家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 洗冤集录数理天文类 周髀算经 ………… 集 部楚辞 诗品 曲品 南戏 花间集 柳永词晏殊词 东坡词 秦观词 放翁词 姜夔词 贺铸词 周密词 蒋捷词 张炎词 文心雕龙沧浪诗话 唐宋传奇 李白诗集 杜甫诗集 王维诗集岑参诗集 高适诗集 孟郊诗集 姚合诗集 李贺诗集杜牧诗集 范仲淹词 晏几道词 周邦彦词 张元干词张孝详词 辛稼轩词 吴文英词 高观国词 刘克庄词绝妙好词 白朴杂剧 明清杂剧 欧阳修词 明十六家小品文汉魏六朝文 白居易诗集 孟浩然诗集 王昌龄诗集刘禹锡诗集 柳宗元诗集 李商隐诗集 温庭筠诗集全元散曲词 关汉卿杂剧 马致远杂剧 郑光祖杂剧王实甫杂剧 高文秀杂剧 李文蔚杂剧 贾仲明杂剧

转载请注明:亿家范文网 » 东莱左传博议译文